药通网欢迎您!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药材知识 > 正文

细辛的功效与作用—使用方法及禁忌

来源:中药禁忌网 浏览:5558次 时间:2023-07-29 08:05:20

别名:华细辛、小辛、少辛、盆草细辛


药性:辛、温、有小毒


归经:肺经、肾经、心经、肝经、胆经、脾经


功效分类:温里药;利水药;开窍药。


功效:散寒祛风、止痛、温肺化饮、通窍、解表


主治:风寒表证、头痛、牙痛、风湿痹痛、痰饮咳喘、鼻塞、鼻渊、口疮
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.5-9g;研末,1-3g。


外用:适量,研末吹鼻、塞耳、敷脐;或煎水含漱。


药材基源: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、细辛及汉城细辛的带根全草。


功效作用

1、细辛对于风湿痹痛,以属于寒湿者为宜,可与羌活、川乌、草乌等配合应用


2、细辛治咳,消死肌疮肉,胸中结聚。《日华子本草》


3、细辛又谓温中下气,破痰开胸中,除喉痹,下乳结,汗不出,血不行,益肝胆,通精气,皆升发辛散,开通诸窍之功也。其曰久服明目,利九窍,必无是理,盖辛散升发之药,岂可久服哉。细辛,其性升燥发散,即入风药,亦不可过五分,以其气味俱厚而性过烈耳。《别录》


4、细辛主少阴苦头痛。《珍珠囊》


5、细辛治患口臭者,含之多效,最能除痰明目。(陶弘景)


6、细辛治邪在里之表,故仲景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也。(李杲)


7、细辛敛降冲逆而止咳,驱寒湿而荡浊,最清气道,兼通水源,温燥开通,利肺胃之壅阻,驱水饮而逐湿寒,润大肠而行小便,善降冲逆,专止咳嗽。其诸主治,收眼泪、利鼻壅、去口臭、除齿痛、通经脉,皆其行郁破结,下冲降逆之力也。《长沙药解》


8、细辛治脑风头痛:细辛(去苗叶)、高良姜、瓜蒂各0.5g、硝石25g,上四味捣研为细散。每用新水满含一口口畜药半字入鼻中良久即定。(《圣济总录》点头散)


9、细辛主痰结湿火,鼻塞不利。《本经逢原》


10、细辛又能通鼻窍,疗口疮。用于鼻渊,常配合白芷等应用


食用方法

1、细辛散

处方:细辛(去苗,一钱)、白术(去芦,一钱)、独活(去芦,一钱)、附子(炮,去皮脐,一钱)、肉桂(一钱)、防风(去芦,一钱)、厚朴(姜制,二钱)、麻黄(去节,二钱)、枳实(麸炒,半钱)、甘草(半钱)

用法: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五片,煎至一钟,不拘时服。

主治:脾脏中风,肉热肌肤,淫淫如虫行;或腠理开,汗大泻,脾肉色不泽,唇鼻黄色。

摘录:明·方贤著《奇效良方》


2、细辛散

组成:细辛(去苗叶)1两、荆芥(去梗)1两、莽草1两、升麻1两、胡桐泪半两。

制法:上为粗末。

用法:每用5钱匕,水2盏,加槐枝10数茎,盐2钱匕,同煎令浓,热漱冷吐。

主治:牙齿浮动,宣露疼痛。

来源: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一。


3、细辛散

组成:细辛1两、芎䓖1两、赤茯苓1两半、桑根白皮2两(锉)、麦门冬1两半(去心)、甘草3分(炙微赤,锉)、郁李仁1两(汤浸,去皮尖,微炒)。

制法:上为散。

用法:每服5钱,以水1中盏,煎至5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
主治:伤寒,发歇寒热,唇口干焦,毒气攻四肢浮肿。

来源:《圣惠》卷十二。


4、细辛散

组成:细辛1两、肉桂(去皴皮)1两、独活1两、秦艽(去苗)1两、麻黄(去根节)1两、菖蒲1两、红兰花1两、薏苡仁1两、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两、当归(锉,微炒)1两、萆薢(锉)1两、枳壳(麸炒微黄,去瓤)半两。

制法:上为散。

用法:每服4钱,以水、酒各半中盏,加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
主治:产后中风,手脚不遂,筋脉拘急,不能言。

来源:《圣惠》卷七十八。


5、细辛散

组成:细辛1两、麻黄1两(去根节)、葛根3分(锉)、荆芥1两、白术1两、赤芍药1两、紫菀3分(洗去苗土)、桔梗1两(去芦头)、桂心1两、甘草3分(炙微赤,锉)、五味子3分。

制法:上为粗散。

用法:每服3钱,以水1中盏,加生姜半分,大枣3枚,煎至6分,去滓温服,不拘时候。

主治:伤寒3日,咳嗽,胸膈不利,四肢烦疼,壮热头痛。

来源:《圣惠》卷九。


6、细辛散

组成:细辛(去苗,锉)1分、附子(炮裂,去皮脐)1分。

制法:上为散。

用法:以葱汁和1钱匕,绵裹塞耳中。

主治:聤耳,耳中痛,脓血出。

来源: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一五。


用药禁忌

1、气虚多汗,血虚头痛,阴虚咳嗽等忌服细辛。


2、风热阴虚禁用细辛。《得配本草》


3、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,上盛下虚,气虚有汗,血虚头痛,阴虚咳嗽,法皆禁用细辛。《本草经疏》


4、细辛若单用末,不可过半钱匕,多即气闷塞,不通者死。《本草别说》


5、水停心下而不行,则肾气燥。《注解伤寒论》

会员评论

发表评论

用户名:匿名  匿名回复

0/500

实力认证

我的足迹

提示